关键是,家长对孩子的视力情况,需要早了解,早掌握,才能防患未然。
在已经开展起儿童近视防控档案管理的市三院眼科,专家们这样说:预防近视方法要科学、更要趁早,而建立“儿童眼科健康档案”便是突出了一个“早”字,家长和医生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孩子眼睛的屈光发育情况,让那些有高度近视家族史或高危因素的孩子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。因此,建议3周岁以上的幼儿,就应当开始建档立卡了。
“档案”的信息量很大
·记录裸眼视力、日常生活视力和矫正视力;
·每隔6~12个月进行1次睫状肌麻痹验光;
·记录屈光度数;
·同时测量角膜屈光度和曲率半径、眼轴长度、前房深度、眼压等生理指数;
“档案”就是连续跟踪、检查儿童眼球和身体的发育情况,与同龄儿童正常值对比,当相关的检查指标异常,向近视化发展时,能及时发出“预警”,以引起家长重视采取措施,避免或延后近视的发生;对已近视的儿童则采取措施减缓近视发展,避免发展为高度近视。
“档案”的作用很多
1.及时发现儿童“近视的苗头”
很多孩子查出近视,都是因为看不清黑板,或者家长发现孩子看东西眯眼、歪头,才到医院检查,发现孩子近视,甚至有的孩子已经是高度近视。
给孩子建立屈光档案,就希望近视发现早一点,这种遗憾少一点,做到防患未然。
幼儿眼球的发育特点是眼轴不断增长,屈光状态从远视向正视化发展。所以,儿童保持适量的远视状态是一种近视保护机制,是预防近视的必要储备。如果眼轴发育超前,提前“吃完”远视储备时,虽然裸眼视力正常,但随着眼球的继续发育和眼轴增长,近视将不可避免。
2.详细了解近视的构成和发生原因
屈光不正是眼轴和角膜曲率“不符合正常比例”的不同组合造成的,比如:
A.短眼轴与高角膜曲率组合形成的近视;
B.长眼轴与低角膜曲率组合的近视;
C.从眼轴和角膜曲率的组合情况发现调节痉挛(假性近视)的情况。
通过屈光发育档案可以分析近视类型,近视的构成和发生原因。以往验光常常只看眼球总的屈光状态,没有分析近视的具体类型,是眼轴因素引起的轴性近视还是由角膜曲率因素引起的屈光性近视。
建立屈光发育档案不仅可以对近视类型进行分类,更可以追踪眼轴和角膜曲率的变化对近视的影响,从而对要采取的近视干预措施、方法提供更多的依据
3. 发现一些隐匿的眼病。
如果仅只做视力检查而不做屈光检查,会遗漏很多“视力好”却其实是需要戴眼镜的情况,比如:
(1)散光:一些低度散光眼,可以通过“眯眼”的方法提高裸眼视力。孩子的这种调节能力是很强的。单从生理的角度是无法去准确的判断这个孩子真实的屈光状态。
(2)远视眼和视疲劳:远视眼可以通过晶状体的调节代偿,所以一般视力检查常常发现不了。但中度的远视却常常伴有视疲劳表现,通过规范的验光检查能发现和处理这些远视的情况。
(3)圆锥角膜:是一种角膜疾病,青少年好发。简单的视力检查或验光发现不了,常常造成贻误病情的情况,但在建立屈光发育档案的过程中通过发现异常角膜曲率,角膜地形图而早诊断、早治疗。
Copyright 2015-2020 深圳欧普视光眼科All Rights Reserved
粤ICP备16097687号